第605章 娘家的支持(2/3)

作品:《与君重逢时

了父母的教育得失。小侄子们能这么关心自己,少不了哥哥嫂子的教育,至少,他们平时的行为,影响到了孩子。

都说,如果你的孩子有这10种表现,说明你把他教育得很好。

第一,孩子学会了控制情绪。

国庆回老家看到小外甥,他脾气特别不好,遇到一点小事就炸毛。

说不听,打没用,越管教越火上浇油,常常搞得大人束手无策。

遇到一个动辄发怒的孩子,这是最让家长头疼的事。

失控的情绪就像脱缰的野马,既影响孩子与世界的相处能力,也影响孩子未来事业的发展、家庭的幸福。

教育学博士钱志亮说:“学会如何控制情绪的孩子,长大后更自信,对待他人和世界的态度也更积极。”

能控制情绪的孩子,情商更高,更能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,未来更能与世界友好相处。

聪明的父母绝不以打骂教育孩子“别乱发脾气”。而是耐心引导孩子解决问题,温柔抚慰挫败的孩子,同时控制自己的情绪。

遇事不急不躁的家长,才能教出冷静面对问题的孩子。

第二,孩子不会被坏心情打败。

近年来,青少年自杀事件屡有发生,而使孩子走上绝路的,在大人看来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。

教育的最高境界,不在于孩子取得怎样的成就,而是他成长为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。

他们输了比赛不气馁,考试差了不沮丧,即使被批评了,也不会被坏心情打败。

支撑他们走出低谷的,唯有爱和鼓励。

有远见的家长懂得对孩子“察言观色”,及时捕捉孩子的心理变化,实时疏解孩子,避免孩子“钻牛角尖”。

如果孩子还不能释怀,可以带孩子打球、旅游、看电影,用各种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,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。

打败孩子的,也许从来不是糟糕的人和事,而是他背后的孤立无援。

有情感支持的孩子,即使遇见困难,也有底气自如应对。

第三,无论何时何地,孩子都能亮出信心。

杜根定律告诉我们: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,但胜利迟早属于自信的人。

孩子需要自信,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和水。

因为有信心能做好,他任何时候都敢展现自己,即使暂时做不好也不担心被训斥、嘲笑。

这种底气的习得,靠的是父母的鼓励和支持。

如果总盯着孩子的缺点,常用侮辱、挖苦等方式批评他不行,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受到打击。

那些消极负面的评价不断提醒着孩子的不足,他会慢慢变得畏首畏尾,不敢轻易展现自己。

自卑,源于内在的负面自我评价,根植于内在的匮乏与无力。

有远见的父母,懂得赋予孩子强大的底气。

有人托底的孩子,才有勇往直前的勇气。

第四,孩子总是沉浸在里。

犹记得一年级新生开学第一周时,有家长在群里问老师:今天有作业吗?

现在的一、二年级孩子,放学后是不准布置作业的,但老师还是提了一个小建议:培养习惯,每天坚持30分钟。因为,从小就爱的孩子,其优势将在上中学后会明显体现出来。

加拿大国家首席教授基思·斯坦诺维奇指出,也是有“马太效应”的。

越爱的孩子理解能力、学习能力越强,这又进一步刺激了他的求知欲,越发喜欢。

良性循环一段时间之后,爱与不爱的孩子,差距将越来越大。

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环,就是父母督促孩子养成的习惯。

低年级的孩子识字量有限,父母陪读可以激发他的兴趣。

高年级的孩子能自行了,可为他创造良好的氛围,让他养成每天读几页书的习惯。

让孩子“以书为友”,才是他一辈子的财富。

第五,孩子懂得与人为善。

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明,80%的父母更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,不关心孩子“是否懂得关心他人”。

所以在录取学生时,更倾向于录取那些“关心他人和社会”的学生。

人品,比能力更能决定孩子的命运。

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良善的底线,长大后很可能做出违背道德或者法律的事。

轻则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、危害个人发展,重则伤害他人,危害社会。

与人为善的品质也要从小养成,千万别以为小时候没学过的孩子,长大突然就懂了。

恰恰相反,儿童时期没被教育好的孩子,更容易陷入“自我中心”,自私自利。

所以平常我们要教会孩子热心助人,关心他人,鼓励孩子主动表达善意。

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,率先给孩子做好道德的榜样。

人品好的家长,孩子也差不了。

第六,孩子可以想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与君重逢时 最新章节第605章 娘家的支持,网址:https://www.xddxs.org/434/434504/609.html